top of page

懷孕第16週:妳可能會感覺到"第一次胎動"



胎兒的成長情況


由於羊水量增加的關係,胎寶寶活動能力亦大增,能夠自由轉動頭部、雙臂和上半身,還會以擺動身體和蹬腿的動作就像跳舞一樣,部份準媽媽更可以在16週就感覺到"第一次胎動",不過由於胎寶寶的身體還是很小,所以還未感受到也是正常。此時腦部也已形成,會將聲音當作是一種感覺,開始用小耳朵傾聽外界或來自妳身體的聲音,所以時刻都要溫柔地與肚子裡的胎寶寶對話,16-19週的胎兒身長約20cm,體重約200g。



準媽媽的情況


自從懷孕開始,妳的子宮就開始增大,使腹部向前突出,腰椎前凸增加,骨盆前傾,身體整個重心向前移,加重了背部肌肉的負擔,所以妳常常會感到腰痛。此外,因為骨盆韌帶會出現生理性鬆馳,也會造成關節的穩定性降低,懷孕16-19週的妳,子宮底高度約18cm,羊水量約400cc,體重增加約3.5-4kg。


進入了懷孕的穩定期,可以向醫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再開始做一些適度的運動,例如游泳、瑜伽、散步等等溫和、低衝擊,或是無重力的運動。


妳應該開始察覺到最近想背部朝天進睡 (俯睡) 是不太可能。所以,側臥是最好的睡姿,因為這樣可以加快血液循環,有助減少出現水腫、靜脈曲張,以及其他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疾病的機會。



為何會有貧血?


妳或會出現貧血的情況,當懷孕後,妳要承擔妳和胎寶寶兩個人的營養供應,包括造血,所以有貧血情況也是很常見,不過如果妳貧血情況嚴重,或者在孕前就有貧血,就有機會於懷孕中、後期對胎寶寶供血不足,而造成子宮內缺血,當胎寶寶的養分吸收不足就有機會影響發育。預防缺鐵性貧血,妳可以從飲食中補充,例如多吃菠菜、紅棗、枸杞、牛肉、龍眼肉、紅蘿白、雞蛋、杏仁、豆類、黑芝麻、菠蘿、蘋果等。



懷孕後出現的靜脈曲張


靜脈曲張是指靜脈腫脹,有時呈藍色或紫色,看起來彎彎曲曲的,最可能會在妳的腿部出現,但也有機會出現於外陰部或其他部位。妳或會感覺到腿部沉重、疼痛,靜脈曲張部位周圍的皮膚也可能會有發癢、抽痛或灼熱感。這些症狀通常在晚上會加重,特別是在妳站立得太久的情況之下。


有許多孕婦是第一次患上靜脈曲張的,這是因為隨著子宮的增大,它會壓迫到妳身體右側的大靜脈,從而增加了對腿部靜脈的壓力。因為靜脈是把血液從四肢輸送回心臟的血管,所以說腿部靜脈的血液在回流過程中,還必須對抗地心引力。



產前檢查不能少


第3次產檢於第16週進行,檢查項目包括問診,懷胎不適症狀如出血、腹痛、頭痛、痙攣等;身體檢查如體重、血壓、胎心音、胎位、水腫等;實驗室檢查如尿蛋白、尿糖;早產防治衛教指導。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